您在這裡

兒童大頭條

近視童當心 眼病變機率高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可別以為近視只是看遠視力較差,最新研究發現,近視學童的視網膜血管密度比正常學童低,黃斑部沒有血管的面積也增大,顯示近視眼的營養和氧氣供應較差或不足,提高了未來眼睛退化、黃斑部病變等機率。

透過「視網膜黃斑部光學共軛斷層檢查」,可了解視網膜血管狀況,及黃斑部有無病變。(記者羅碧攝)

透過「視網膜黃斑部光學共軛斷層檢查」,可了解視網膜血管狀況,及黃斑部有無病變。(記者羅碧攝)

視網膜血管密度明顯降低

國際知名期刊PLOS ONE《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七月份刊登了波蘭華沙兒童醫院利用「非侵入性工具光學共軛斷層掃描血管造影(OCTA)」檢測一百四十三名十一歲至十五歲兒童的眼睛,其中有八十九人近視,度數在一百度到五百度之間,研究發現近視兒童組的視網膜血管密度明顯降低與黃斑部無血管面積明顯增大,而近視眼軸增長也加重了血管密度的降低,同時黃斑部的「旁中心凹(黃斑部的中心區,掌管精細視覺)」厚度也變薄,顯示近視造成視網膜血管分布密度與厚度下降。

黃斑部中心區厚度也變薄

中國醫藥大學近視及眼睛疾病中心副主任梁中玲指出,近視的併發症除了青光眼、白內障,還包括視網膜剝離和黃斑部病變;這篇最新研究首度證實兒童黃斑部淺層血管密度降低與近視患者的眼軸變長密切相關。

梁中玲醫師指出,由此可以推論為何高度近視患者的視網膜抗壓性較低,容易病變,有可能是血管密度降低,造成營養與氧氣供應下降,同時造成視網膜細胞代謝物無法像視力正常的人可以順暢快速地被移除,以致發生眼病變的機會比較高。

學童近視須追蹤治療到18歲

梁中玲指出,近視是眼球後段變形的病變,無法靠眼球前段的角膜近視手術或白內障手術改善,所以容易發生眼軸變化的學童必須積極接受追蹤治療至少到十八歲。目前已經證實有效治療的方式為點長效散瞳劑「阿托品」(atropine),但必須配戴太陽眼鏡防光害,或是配戴角膜塑型片,避免眼球變形。

她也建議,三足歲孩童應接受眼科醫師檢查;如果父母之一為五百度以上高度近視患者,可以提前到二足歲,先做電腦驗光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更好。

新聞出處: 
自由
新聞露出日期: 
2019/08/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