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育兒知識家

小孩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想佔為己有怎麼辦?

作者/媽媽經

茉莉媽媽說,上幼稚園的兒子會拿玩具回家,一開始以為是老師送的,後來帶回來太多了覺得奇怪,仔細問才發現是兒子在幼稚園看到同學帶去玩的玩具覺得很喜歡,就直接把別人的玩具帶回家,茉莉媽媽跟兒子說「這樣不行!要拿回去還給同學!」

但之後這種情況還是一再發生,後來終於兒子把同學昂貴的玩具帶回來,差點被同學的家長提告,還好最後對方家長選擇原諒,讓茉莉媽媽和先生都嚇到了,以為不過是「小孩貪心」居然會引起這麼大風波,但是孩子又說不聽,不知該怎麼辦。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部主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葉啟斌提醒:爸爸媽媽可能會以為是小事,但是不告而取且佔為己有就是「偷竊」,父母可以寬容孩子太好奇、一時忍不住而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但是從法律層面上,偷竊是沒有藉口的,所以這點非常重要,一定要小心矯正孩子的行為。

提醒孩子: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偷竊

還是有看到一些說法,認為幼兒不懂「偷」,所以不要以「小偷」這種成人道德規範的名詞冠上,但其實,家長必須要明確讓孩子了解,拿了「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偷竊,有些家長會用「只是暫時借用」,沒有偷竊的意圖來為孩子解套,但一定要明確讓孩子了解:拿了別人的東西就是偷竊,在平常,應該要養成孩子尊重個人所有物的認知習慣。

偷竊和說謊常一起發生

葉啟斌提醒,兒童的偷竊行為常會和說謊一起發生,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帶回來後,怕爸爸媽媽罵,往往會用謊言來帶過,幼兒初次帶回別人的東西,可能是不懂,因為我們常要孩子分享東西,他們或許誤解分享的意思,以為「自己的東西可以分享給別人玩,別人的東西也可以分享我,我只是帶回來玩而已」,所以家長要和小朋友說清楚分享以及尊重別人所有物的觀念。

如果孩子一再把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爸媽可能要想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管教太過嚴格?沒有讓孩子有使用金錢、支配金錢的機會,每次孩子喜歡或想要什麼東西,都只會說「不行」,但沒有告訴他們,什麼時候他們可以擁有這些東西,等到他們真的忍不住,最後就用偷的來得到東西。

葉啟斌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有累積存款,或預支金錢的措施,告訴他們「如果你每天都很乖很聽話,可以有多少的獎勵,累積到一個星期或兩個星期,就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或是如果他肯答應會乖乖聽話一個星期,可以預支多少錢來買到想要的東西,或是一星期如果有三天很乖,就可以有多少的獎勵,星期六可以去玩具店選一個禮物等等。

葉啟斌說,對於這類型的孩子,要養成獎勵機制,平常沒事不要隨便買東西給他們,在他們想要什麼東西時,和他們約法三章,有好的行為表現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覺得表現很好的時候不要吝嗇,可以大方一點,說「本來一星期有三天表現乖才能買禮物,因為你今天表現太好了,所以今天就可以買」,讓他們更願意表現良好。

他表示,有些小孩天生的氣質,就是喜歡追求新鮮感,控制力不足,想要什麼事情,馬上立刻就要,對於這類孩子,不能老是一直很快就滿足他們的渴望,應該要讓他們學會「延遲滿足」的機會,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馬上得到;像到餐館點餐,餐廳也要花半小時一小時來煮好菜色,要讓他們學會等候,這類孩子,平常要多讓他們去運動,消耗體力也同時鍛鍊他們的耐力,可以讓他們參加跆拳道、棒球等團體運動,體力消耗可以增強他們延遲滿足的忍耐力。

從尊重孩子所有權做起

要讓孩子慢慢體會人權、物權,首先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權,我們鼓勵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給朋友玩,但是孩子的玩具書本等東西由他管理,沒有他的同意不能拿他的東西,從尊重他的所有權來教孩子尊重別人的所有權。

加強同理心

可以強化幼兒的「同理心」,他喜歡的東西不希望別人拿走,被拿走他會傷心,所以他也不能拿走別人的東西,否則別人也會傷心,機會教育,建立幼兒尊重他人的物權。

以身作則

教導孩子,撿到別人的東西要送回原處,或交給警察,讓他們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據為己有。

養成對金錢正確的態度

家長雖不可用金錢慣壞孩子,但是要養成孩童對金錢的正確態度,要給孩子零用錢,讓他們學習支配金錢的方式。

正確教育孩子

葉啟斌還是要提醒家長,不要怕麻煩,要花時間陪孩子成長,不要讓孩子泡在3C產品中,從玩3C遊戲成長的孩子會無法克制追求新鮮感的渴望,愈無法達到衝動控制能力,要從陪孩子玩的經驗,讓他們學到遊戲也可能有無聊的時候,而不是一再追求新鮮和刺激。

請管區派出所協助

如果孩子的行為嚴重時,建議家長可以請管區派出所協助,請警察人員為孩子做法律教育,讓他們了解這些都是犯法的行為。

 

原文轉自媽媽經 MamaClub 小孩把別人的東西帶回家,想佔為己有怎麼辦?

非經同意請勿轉載